湛蓝天空下,一幢幢现代化厂房错落有致,屋顶光伏板泛着金属光泽;整洁车间里,一辆辆AGV小车自由穿梭,机械臂精准作业;道路旁绿意盎然,余热回收装置默默运转……
盛夏,走进海盐县于城镇工业园区,目之所及皆是绿色与智慧交织的新图景,这个传统工业园区正以政策为引、智慧为翼、低碳为基,在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中奏响传统制造业绿色升级的动人乐章。
走进位于于城镇的三马紧固件(浙江)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仓储车间,眼前景象颠覆了记者对传统紧固件仓储“脏乱差”的刻板印象。3000多个标准化存储单元像训练有素的“钢铁军团”,整齐排列在立体货架上;一辆辆AGV智能小车沿着预设轨道灵活穿梭,无需人工指引便能完成物料转运;工作人员在电脑终端前,手指轻点输入“高铁用M24高强度螺母”的指令,系统瞬间响应,1分钟内便完成了货物精准定位、质检报告调取、物流预约下单的全流程操作……
“以前找货常像大海捞针!”忆起传统仓储模式的困境,该公司总经理张敏佳感慨道。过去,车间里上万种规格的紧固件全靠人工分拣,四五个工人围着货架要转两个小时才能找到一批指定型号的零件。更让人头疼的是,由于库存管理粗放,无法精准追踪货品流转,每年都有近5%的紧固件因长期积压、规格过时沦为废铁,单这部分损耗就让企业承受了不小的经济压力。
现今,随着WMS仓储管理系统与WCS设备控制系统的深度联动,企业实现从生产下线、入库扫码到物流发运的全链路数字化管控。“作业效率提升70%,库存误差率骤降到0.3%,交货准时率都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!”张敏佳的语气里满是自豪。公司在政策引导下投用了这套自动化设备,享受到了资金补贴,实际运用中,既避免了人工搬运中的磕碰损耗,也优化了仓储空间布局,让仓库照明、通风能耗降低30%,相当于每年减少近百吨碳排放。下一步,公司还将用机械手全面替代人工包装,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;将现有燃油叉车逐步替换为新能源叉车,从生产末端减少污染物排放,向着全链条“智造”再迈一步。
若把智能车间比作转型的“内在动力”,绿色设施就是发展的“生态底色”。位于于城镇工业园区的嘉兴市新大金属有限公司,其屋顶上连成片的1MW太阳能光伏板如同“蓝色铠甲”,正将阳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清洁电力。
“去年一年,这套系统发电95万度,节能减排的同时,满足了车间30%的生产用电需求,缓解了用电高峰时的供电压力,多余的还能并入国家电网,带来额外收益。”该公司能源主管开心地表示,以前每月电费是笔大开销,现在屋顶的光伏板成了“阳光银行”,既省电费又能赚收益,一举两得!
在浙江麦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,另一项绿色技改也在默默创造价值。过去,该公司染色工序中产生的高温废气一直是“老大难”——直接排放不仅浪费大量热能,还会让车间内的温度居高不下,也会增加尾气处理的成本。如今,一套先进的余热回收系统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:通过专用管道将高温废气引入热交换装置,回收的热量可直接用于预热染色用水,无需再消耗额外能源加热。
“改造后,每吨布能耗降低10%,排风量减少一半,车间温度也降低了,而且每月能省近万元电费,环保又省钱!”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。据了解,该余热回收项目同样享受到政策红利,依据海盐县绿色技改补贴政策,企业可获得设备投资额7%的一次性补助,有效缓解前期技改的资金压力。
走访于城镇工业园区,我最深的感受是传统产业在转型中展现出“破与立”的智慧。这些看似孤立的技术改造,实则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在工业领域的生动实践:不是放弃传统产业,而是用政策引导、技术创新为其注入低碳基因;不是牺牲经济发展换生态保护,而是在二者间找到协同共进的平衡点。
当“政府搭台”的政策红利遇上“企业唱戏”的创新活力,当数字技术的高效便捷融合绿色发展的生态追求,传统制造业不仅能摆脱“高耗低效”的标签,更能在转型升级中找到新的增长空间。
于城镇工业园区的实践证明,传统产业不是转型的“包袱”,而是高质量发展的“富矿”——只要找对方向、用对方法,老车间也能焕发新生,老产业也能书写新篇,这正是“两山”实践在嘉兴大地留下的生动注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j9.com官网